中新网昆明12月3日电:中老铁路开通两周年:客货畅通产业迸发
作者 缪超 张伟明
中老铁路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2021年12月3日建成通车,北起中国昆明,南抵老挝万象,全长1035公里。
开行跨境国际旅客列车,旅客纷至沓来;国际货物列车越开越密,覆盖范围不断拓展;沿线城镇借势发力,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两周年,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产业迸发,跑出“加速度”发展超预期。
图为12月3日云南省在昆明举行中老铁路通车两周年主题日活动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仪式。中新网记者刘冉阳 摄
4月13日,中老铁路从中国昆明南、老挝万象站双向对开国际旅客列车,昆明至万象间可实现乘火车当日通达,两国民众往来更加便利。早上在昆明吃小锅米线,晚上在万象吃老挝米粉成为旅游新时尚。
“坐着动车去老挝火了,我每月要组织旅游团去老挝,一去就是一个星期。”在云南从事旅游业的杜婷婷说,如今老挝旅游深受昆明、北京、成都等中国游客的青睐。老挝的朋友告诉她,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促进了客流、物流、信息流高效流通,老挝万象的房价和车费均上涨了20%左右。
23岁的老挝姑娘提达拉,出生于老挝北部乌多姆赛省。今年9月,已在越南获得大学本科文凭的她,报名成为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职业高级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如今在老挝,懂得中文,工作更好找,且工资能够比普通人高出4倍。”
勐腊县与老挝接壤,中老铁路让提达拉的留学之路变得近在咫尺,“我每个周末都可以搭乘中老铁路的动车,3个小时就能回到乌多姆赛与家人共度周末。”
在中国国内,中老铁路通车后,乘着动车只需3个多小时就可以从云南昆明到达西双版纳,极大改善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今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西双版纳人气爆棚,绿树成荫的赶摆场上人声鼎沸,竹篱笆搭建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类傣味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超2420万人次,其中中国段发送旅客2046万人次。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强说,“中老铁路不仅为构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黄金大通道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国际旅客列车的开行,满足了中老两国广大旅客跨境出行和出境旅游等需求,对推动两国旅游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为12月3日“中欧+澜湄快线”中老铁路国际货运专列从中老铁路磨憨站出境中国。段倬 摄
今年4月起,随着货运量不断攀升,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由之前的每周3趟增至每天1趟,至11月下旬起增至每天2趟;10月8日,“沪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在昆明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首发,往返老挝万象-昆明-上海;10月16日,中老、中越铁路国际冷链货运班列在云南玉溪正式首发……
与此同时,新型箱型试点运用,提升口岸通关效能,推行“铁路快通”模式,磨憨铁路口岸通关时间从40多个小时压缩到5小时内。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两周年,货物运输超291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突破600万吨;货物品类由开通初期的化肥、百货等10多种扩展至电子、光伏、冷链水果等2700多种;中国31个省(区、市)先后开行中老铁路跨境货运列车,货物运输覆盖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1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黄金大通道效应不断显现,极大促进了沿线客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交换,为区域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列列满载泰国榴莲、山竹的水果冷链专列从中老铁路老挝万象南站出发,26个小时后到达昆明王家营西集装箱中心站,经过快速分拨后转运至中国各大水果市场。来自四川眉山的王欣从中嗅到了商机,今年是他从事榴莲等东南亚进口水果批发生意的第3年,“榴莲从泰国关柜装汽车,运到老挝万象南站再通过铁路运到昆明,耗时最多只需要2天。”
与此同时,满载着云南西蓝花、白菜、石榴等特色果蔬的冷链班列源源不断从中国昆明、玉溪出发,1天后将抵达老挝万象,实现双向重去重回运输。
中老铁路运输产品的丰富和升级,折射出中国和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正向纵深领域发展。在过境流程高效的前提下,中老铁路可将昆明至万象间的运输成本降低40%至50%。
图为12月3日中老铁路老挝粮食专列从磨憨站发车。何吕鹏 摄
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中老铁路的通车运营,赋予了沿线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新的发展优势,吸引大量企业入驻,产业发展项目加速落地实施。
在普洱思茅产业园区,云南金客隆咖啡产业有限公司一条条加工生产线上,咖啡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被分级包装,并通过中老铁路销往中国各地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
“金客隆选择落地普洱,一方面是看中了普洱咖啡原产地的原料优势,另一方面,作为中老铁路沿线地区,为原料进口、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云南金客隆咖啡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华忠说。
放眼望去,中老铁路沿线产业星罗棋布。丰厚的农林、生物医药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沿线产业发展装上了“引擎”。
毗邻野象谷站的西双版纳保健品园区,是中老铁路沿线重点园区、物流枢纽和货运站点。园区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将成为西双版纳工业发展的主阵地。
中老铁路也为老挝以及东南亚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部长安巴送·孟玛尼表示,中老铁路使老挝并入泛亚铁路网,实现海铁联运,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现在,万象作为泛亚铁路东南亚段重要节点,有望成为大湄公河次区域枢纽。”
12月3日,云南省在昆明举行中老铁路通车两周年主题日活动暨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开园仪式。“中欧+澜湄快线”中老铁路国际货运专列出境首发、中老铁路老挝粮食专列首发,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正式揭牌。
云南省站在新的起点上,依托中老铁路等内外联通的大通道,将加快产业转移和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构建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积极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沪滇两地资源禀赋优势互补,为促进区域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完)
中新网深圳12月3日电 2023中医药国际传承传播大会(以下简称“大会”)3日在深圳举行。大会以“聚焦中医药传承传播 共促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力求促进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传播能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大学生代表现场宣读中国中医药传承传播倡议书。主办方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针灸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主要学科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医药治疗手段,为加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交流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大家可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推动中医针灸的传承创新,提供优质的中医针灸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的智慧。
2023年“最美医生”、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丁樱教授带来《国医大师话健康》的主旨演讲。她因精湛的诊疗技术和贴心的医疗服务被称为河南中医儿科拓路人、患儿信赖的“丁奶奶”。
嘉宾现场为“中医药图片和非遗艺术展”剪彩。主办方供图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兼中医药委员会会长曹洪欣指出,把握“守正创新”方向是高质量发展中医药的关键。坚持中医药主体发展,守护“本和源、根和魂”,保持中医药优势与特色是“守正创新”的核心;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是“守正创新”的关键,坚持发掘中医古籍文献精华,不断丰富中医理论与实践,既是“传承精华”的重点,也是“守正创新”的有效举措;发挥中医药维护生命健康与防病治病作用是“守正创新”的不竭动力;注重中西医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是“守正创新”的有效途径;适应并满足人类健康需求是“守正创新”发展目标。
中国新闻社编委毛建军在致辞时表示,中医药既是中国传统治病救人的医药学思想和技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和典型载体,其思想理念和实践方法都蕴含着深刻的中国哲学智慧。传承和传播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为振兴中医中药奠定文化基础,也能让大众更加深刻地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中医药国际影像传播联盟启动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巨邦传媒创始人郭东表示,当下,我国的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深圳同样成为我国健康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希望通过这次大会,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非遗传承,关注健康美丽。
大会设置了专家主题演讲、圆桌对话、中医药图片和非遗艺术展、非遗健康论坛、“同仁堂国药杯”第五届全球大学生中医药国际化征文大赛决赛颁奖、中医药国际影像传播联盟启动等丰富活动。其中“中医药图片和非遗艺术展”聚焦“传承精华,传播好中医药文化瑰宝”“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发展动能”“文明互鉴,让中医药更好造福人类”三大主题,以100多张图片和中英双语图说的形式,回顾了中医药传承发展、守正创新以及走向世界、服务大众的步伐。
嘉宾现场参观“中医药图片和非遗艺术展”。主办方供图
大会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主办,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中新雅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深圳巨邦传媒集团承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