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12月3日电 (朱晓颖 徐珊珊)“父母一直告诫我们,要把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一代代传承下去。”3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曹玉莉说。
工作人员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敬献花圈。泱波 摄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将至。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艾义英、刘民生,部分幸存者家属,以及青少年学生手持菊花在寒风中肃立,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三鞠躬。
12月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举行。泱波 摄
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又称“哭墙”,全长43米、高3.5米,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每年此时,人们会一遍又一遍地把墙上的名字描新。这些名字的背后,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泱波 摄
“清明节我没能来,感到很抱歉,今天我来看你们了,只要还能动,我会尽我所能……”冬日的阳光下,90多岁高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走到遇难者名单墙前,对着墙上遇难家人的姓名喃喃自语。
学生为名单墙上的名字描新。泱波 摄
2023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6周年,幸存者群体已步入耄耋之年。登记在册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38人。南京大屠杀记忆传承的重任落在后人的肩上。
曹玉莉是曹洪泰、张翠英的女儿,曹洪泰、张翠英均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曹玉莉说:“我们一定会永远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肩负责任和使命,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
学生为名单墙上的名字描新。泱波 摄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说,历史的苦难不能忘记,维护历史真相、传承历史记忆的努力仍将持续,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完)
中新网吉隆坡12月3日电 (记者 陈悦)自12月1日起,马来西亚对中国等国公民实施停留不超过30天可免签入境的便利措施。中国公民如何才能顺利用好免签政策,“丝滑”入境马来西亚?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对此做出温馨提示。
中国驻马使馆介绍,免签政策推出后,马政府主管部门近日公布了最新入境须知,要求外国公民入境马来西亚前3天内在网上填报MDAC(马来西亚电子入境卡),并打印纸质版MDAC确认信在入境时向移民官员出示。驻马使馆提醒,除马来西亚永久居留和自助通关系统持有者外,中国公民入境马来西亚前,可在https://imigresen-online.imi.gov.my/mdac/main这一网址填写MDAC,网上提交后可在MDAC填写的邮箱中下载打印纸质版MDAC确认信随身携带,入境时向马来西亚移民官员出示。自2023年12月7日起,外国公民若未提前填报MDAC,可能被拒绝入境马来西亚。
中国公民也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填写MDAC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
使馆亦提醒,除了MDAC确认信外,中国公民入境马来西亚仍需持有有效期超过6个月的护照,出示已付款的、与停留天数相吻合的在马酒店订单,出示已付款的离马返程机票,使用英文或马来文接受移民官员关于在马行程询问,出示1000美元(或等价其他货币)以上资金证明(含现金、支票、银行卡、电子钱包等,不含机票和酒店费用)等。
更新后的马来西亚入境材料。 中国驻马使馆
使馆还提醒来马中国公民:请提前了解和遵守马来西亚入出境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马来西亚移民局官方网站:https://www.imi.gov.my/index.php/en/main-services/syarat-kemasukan-ke-malaysia-en/),按照马方要求提前准备好相关入境材料。如未能备齐材料,可能会对顺利入境造成影响,甚至移民官员将根据当地法律法规拒绝入境。
出境时请配合移民官员工作,主动出示相关材料,耐心沟通解释,如有沟通障碍,可请同行旅客或航司工作人员协助。
进入马来西亚从事学习、工作等需马方主管部门事先批准的活动,或拟停留超过30天的,仍应按要求在入境前申请与入境目的相符的签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