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天津12月3日电 题:“市集游”成年轻人“新宠”:重在体验,意在“松弛”
作者 王君妍 王在御
3日,天津师范大学的研一学生张璇和室友拎着大包小裹的水果、零食等,刚从“姚村大集”赶集归来。她说,“大集”里的东西实惠又美味,还能体会到大城市难有的“人间烟火气”。
据张璇介绍,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姚村大集”,只有农历“逢一逢六”举办,今天适逢周日,她们宿舍就“集体出动”了。“在家乡,父母经常带我去赶大集,现在很少有这种机会。”张璇告诉记者,“姚村大集”各类新出炉的小吃热气腾腾,驱散了冬日的寒风。
接近正午,“赶大集”的学生们已收获满满:举着糖葫芦、拎着蜂蜜小面包,嘴里还塞满了香喷喷的板栗。
12月3日上午,来自天津城建大学的三位大学生正在“姚村大集”上购买烤鸡腿。 王在御 摄
一度在大城市中销声匿迹的“赶大集”,最近重回年轻人的视野。在社交平台搜索“市集”,相关笔记超过200万篇。在东北早市来一场物美价廉的“碳水马拉松”,在贵州苗绣集市搜寻心仪的非遗好物……各类特色市集也成了重要的旅行目的地。随着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业务的恢复,“俄罗斯人在黑河逛早市”“中国人去俄罗斯赶大集”等题材的视频火爆网络。
“随着体验式、接触型消费复苏,市集以城市烟火气、文创产品等为载体,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主力消费场景。”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董微微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12月3日,天津市西青区人气火爆的“姚村大集”。 王在御 摄
汽车模型、各类手办、成套的旧漫画、吃快餐赠送的小玩具……日前在天津北辰区举办的“中古玩具鬼市”,每一个摊位前都挤满了来“回忆童年”的年轻面孔。一名售卖玩具小汽车的摊主向记者介绍,虽已入冬,但这个自发形成的户外玩具“鬼市”人流依旧不减,不少年轻人看了一些“up主(指在视频网站、论坛等平台上传音视频文件的人)”的视频前来探访。
“满满都是童年的回忆。”穿着厚棉袄、手持小手电,来自北京的“95后”游客潘煜涵特意准备好攻略来“淘宝”。她向记者展示了此行的收获:一个二手“巴斯光年”玩具、一盒2001年发售的麦当劳“四小福”冰箱贴,几本《灌篮高手》漫画。
“出去旅游,我都会在网上搜索当地各类市集,逛起来特别有‘松弛感’。”潘煜涵说,在北京,她喜欢去潘家园市场淘宝,也爱逛各类主题的创意市集。“12月有一个博物馆文创市集,已经约好朋友一起去玩了。”
11月28日晚,在天津市北辰区的“中古玩具鬼市”,游客正在玩具摊位前“淘宝”,寻找童年的回忆。 王在御 摄
“对年轻人而言,去市集旅游主要是为了体验当地的本土文化。年轻人热衷于寻找真实的旅游体验,他们倾向于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习俗和传统,而不仅仅是游览景点。”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教授马晓龙认为,年轻人更希望在旅行过程中能够融入目的地城市,与更多的当地人接触,了解更多的人文风情。
“现在像‘年货大集’这种特别接地气的市集活动越来越受年轻人的喜爱,也是我们未来策划的方向之一。”天津“点典市集”主理人刘金蕊曾经在天津举办过多个市集活动,她向记者介绍,对于年轻人来说,指向性明确的市集更加受欢迎,比如二次元主题、运动主题等,而与环保相关的二手旧物市集、循环时尚市集等目前也颇受欢迎。(完)
C财经|【链博声音】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共赢链”
中国日报网12月3日电(记者 刁云娇)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闭幕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在会上表示,首届链博会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绿色化办展方向,在各方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办成了一届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全球经贸盛会。首届链博会“链”味浓浓,真正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
本届链博会展览展示精彩纷呈,成为各方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大舞台。据了解,在515家参展商中,境外参展商占26%,覆盖55个国家和地区,美欧企业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36%,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商数量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近一半。南非、加拿大、日本、越南、非盟、阿盟、葡语国家、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等以国别和地区展位形式参展。
链博会专题论坛贡献“链博智慧”、凝聚广泛合作共识,生动描绘了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新愿景。在专题论坛上,有关企业公布了攻克世界级铝合金难题等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能建等单位共同发布《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零碳倡议》,一些企业就联合推广产业标准、构建合作伙伴联盟、加强消费端数实融合、创新供应链服务等积极建言献策。
众多外资企业表示将扎根中国、加大研发力度,为中国和全球市场提供更好产品。
本届链博会期间,阿斯利康生产运营全球高级副总裁Tony Pusic表示,今年是阿斯利康进入中国30周年。在过去的30年,阿斯利康一直在努力成为一家扎根中国,联系世界的跨国公司。 如今在无锡的工厂已经成为阿斯利康的一个战略的供应基地,为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的生产提供优质的产品。阿斯利康在北京、重庆、苏州、广州等地也建立了区域的运转和物流中心。
通用电气医疗(GE)全球副总裁、全球首席供应链运营官Kenneth Stacherski表示,众多中国患者都受益于GE的产品和服务。公司希望能够扎根中国市场参与研究,提升医疗能力,在商业战略和供应链方面不断地本地化发展。GE和1000多家本地供应商不断合作,为整个高端医疗设备的制造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且在中国形成了一个非常高质量的供应链。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密不可分,只有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更好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增长。
众多参展商用好用足链博会平台,组织对接洽谈、新品展示、项目签约、报告发布、产品推介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能落地,拓展了产业链朋友圈,延伸了供应链伙伴网,集聚了创新链驱动力。
首届链博会期间,有关各方共举办360多场配套对接、交流活动,发布研究报告、宣言、标准等23项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00多项,涉及金额1500多亿元人民币。
据张少刚介绍,约九成参展商认为首届链博会有效促进了其与上下游企业以及与供应链服务企业的合作。参展商普遍表示,这次链博会虽是首届,但参展商和观众质量很高,成效远超预期。链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首届链博会为中外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搭建了一个高质量平台。中外企业积极交流对接,围绕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凝聚了广泛共识,发掘了众多商机。83.2%的参展商认为首届链博会有效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多个非洲国家参展、观展机构与稳健医疗、华大基因等参展商就加强农业、医疗等领域合作进行了深度接洽。北京幸福益生自主研发并量产的再生医学材料及相关产品,在首届链博会上获得南非企业高度认可,在展会现场经过深入洽谈即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数字科技链的多家中小企业与智能汽车链的整车制造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国家电网等26家企业、科研院所签约共建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此外,100多个部门和地方政府代表团密集观展,既宣介了政策又提供了指导,既推介了地方产业又带来了市场机遇,让广大参展商受益匪浅。
中展集团董事长林舜杰表示,通过链博会平台,中外参展商集中展示了新技术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与其他企业交流探讨产业链供应链的最新发展,结识了大批潜在供应链合作伙伴,达成了大批合作意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热门展位,单日观众流量达到1万多人。有1/3的参展商结识了10家以上供应链合作伙伴。
林舜杰进一步指出,广大参展商期待与潜在合作伙伴加强进一步对接,推动展会期间达成的合作意向落地,实现互利共赢。
张少刚强调,首届链博会实现了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动的目标,彰显了贸易促进、投资合作、创新集聚、学习交流四大平台功能,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新产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新载体,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下一步,中国贸促会将与各方共同努力,把链博会年年办下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越办越好。”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