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湖南益阳市南县正抢抓晴好天气,组织人工、机械加紧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
在益阳市南县华阁镇德胜港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了“小田改大田”的作业。
德胜港村党总支书记 陈淼:我们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大概是1600多亩,今年11月10日左右开工。目前完成的进度大概是10%左右。
德胜港村的农田过去多是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巴掌田”,不利于农业生产。近年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些“巴掌田”逐一被改造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产田。
南县是2023年农业农村部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试点县。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3.83万亩,打造高标准农田万亩示范片1处、千亩示范片11处。
山东德州:抢抓冬闲时节 建设高标准农田
山东德州是全国整市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试点市。最近,当地利用冬闲时间,加快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在德州市齐河县焦庙镇的一处高标准农田里,多台挖掘机、平地机等机械进行路基施工、河道清淤等作业。
齐河县种粮户 李建国:以前田间地头生产路都是土路,特别是赶上收庄稼的时候,下雨路面积水,大型机械根本进不了地。现在好了,后续路、水、电都接到地头,我们种地也有底气,也比原先轻松多了。
齐河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在220万亩以上。今年,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10.4万亩,涉及6个乡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打机井、铺设节水管道、修建桥涵路闸等。同时,当地电力部门也对电力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保障灌溉用电。
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刘志庆: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产能提高10%至20%,平均每亩每年节本增效500元左右,能够有效增加群众的收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新网深圳12月3日电 (程景伟 欧晓嫦)2023全球高端食品及优质农产品(深圳)博览会(下称“深圳食博会”)12月1日至3日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汕尾展团专场推介暨招商引资大会在此举行,现场共有9个项目达成合作,涵盖牛肉丸、荔枝、特色预制菜、青梅、甘薯等产业板块,总投资达1.96亿元,进一步推动汕尾农产品畅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汕尾展馆人气旺盛。欧晓嫦 摄
汕尾古称“海陆丰”,因“海也丰饶、陆也丰饶”而得名。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汕尾丰富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享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中国青梅之乡”“鱼米之乡”等众多与美食相关的美誉,更被众多食客称为“吃货打卡胜地”。
近年来,汕尾聚焦海洋牧场大平台,以甘薯、丝苗米、生猪、荔枝等4个大宗农产品为主导产业,以陆河青梅、海丰莲花山茶、陆丰大安蒜,城区晨州蚝、宝楼姜,华侨红杨桃、油柑、莲雾,三鸟、蛋品等N个特色产品为培育重点,形成“1+4+N”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汕尾,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优质品牌不断涌现。今年汕尾海丰罗氏沼虾、汕尾冻南鲳鱼2个农产品成功入选2023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海丰菜心获选得“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区域公用品牌”称号。截至目前,汕尾共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3个、省级名特优新农产品36个、“粤字号”品牌农产品36个、市级名牌农产品134个。今年前三季度,该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8.84亿元,同比增长6.5%,增速位居广东省第二。
深圳食博会汕尾展团推介系列活动启动。欧晓嫦 摄
本次深圳食博会,汕尾设置800平方米的展区,通过举办多场专场活动、开展企业自主展销等形式,宣传汕尾特色农产品。汕尾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成果、深汕合作成果等也集中亮相。汕尾市副市长曾宏武化身“推介官”,围绕汕尾特色产业体系、商机政策、营商环境等进行了招商推介。
今年9月,广汕(广州至汕尾)高铁的开通进一步拉近了汕尾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预计年底开通的汕汕(汕尾至汕头)高铁也将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此次汕尾展团专场推介暨招商引资大会上,汕尾精品旅游线路同步发布,将红色历史、森林康养、休闲农业和滨海生态等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为广大游客引荐汕尾各地风土人情与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