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团经过两年的精心种植与管理,生态经济效益逐步显现。路明德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2月3日电(史玉江 吕虹雨)初冬时节,记者先后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150团6连、14连、12连沙棘种植基地,成片成林的沙棘林及似橙如红的沙棘果呈喜人景象。近年来,多年来,该团树牢“生态立团”理念,开创出一条产业发展、生态治理、带动增收相结合之路。
150团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在荒漠地带,沙棘具有很多植物无法相比的优势。近两年来,该团借助特有的资源条件栽植沙棘,经过两年的精心种植与管理,生态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我们2022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沙棘项目,试种以来,从最初的800亩扩至3000余亩。”该团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育苗50万株,计划明年扩大育苗基地,增加种植面积。
该团实施退化林改造项目,将“小沙棘”逐步做成“大产业”(资料图)。路明德摄
记者在该团20连农田外围看到,一株株沙棘小苗迎风摇曳,正适应着新的生长环境。今年秋季以来,该团对20连的退化林进行改造,实施栽植沙棘改造工程。
“该项目总投资600万元,退化林改造面积2157亩,严格按照栽植沙棘的技术要求进行栽植。”该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建新说,沙棘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能起到修护和保护生态的作用。
“我们公司现生产的有沙棘原浆、沙棘饮料、沙棘冻干粉、沙棘茶等一系列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已销往全国多个省市。”新疆旭天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凯介绍,目前能生产沙棘原浆、沙棘果油、沙棘冻干粉、沙棘复合饮料等10余种产品。
近年来,该团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引进沙棘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沙棘产业,并逐步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让沙棘产业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产业。(完)
中新网呼和浩特12月3日电 (记者 李爱平)王新民影视工作室3日对外消息指,由该影视工作室拍摄的故事短片《脊梁之王大珩》日前斩获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首次设立的“中国民政单元”最佳作品奖。
图为《脊梁之王大珩》导演韩化南。王新民供图
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系列活动自2013年起在云南临沧举办,已成为国内外微电影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会。该艺术节旨在表彰亚洲各国优秀微电影作品及影视人员,鼓励亚洲各国影视艺术创作多出精品,繁荣亚洲各国影视艺术事业。
该剧导演韩化南介绍,《脊梁之王大珩》是根据中国科学家的事迹创作的系列短故事片,由中国科学院文联与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韩化南介绍,这次获得最佳作品奖的《脊梁之王大珩》,以“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院士为原型,讲述了在中国研制“两弹一星”期间,他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去西北某基地克服重重困难,按期完成安装调试观测仪器的故事。
著名导演王新民告诉记者,《脊梁之王大珩》编剧陈涛、导演韩化南和扮演张连长的李春明,均为王新民影视工作室一线青年编导。近年来,他们经过电影《红色之子·单刀赴会》《火光》《战火归途》等一系列影片的历练,已经走向成熟。(完)